三年“教改班” “師徒”三人行
□ 《瀘州晚報》記者 何曉梅 實習生 鄭寒月
2008年,對于瀘州高中而言又是一個豐收年,全校共有1800多人參加高考,本科上線率高達70%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高2008級的教改班平均每班本科上線都在10余人以上。這一成績的取得,除了師生們三年來的共同努力之外,還得歸功于瀘高特色的“分層教學”模式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瀘高2008級有 個文理科教改班共400余名學生,約占全年級總人數(shù)的三分之一,而這一部分學生大多是作為擇校生入學的,他們在學習基礎和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方面,較“尖子班”“實驗班”的起點低。因此,“分層教學”模式較好地發(fā)揮了針對性教學的特色,特別是在“教改班”上,能夠更大限度地挖掘出學生的潛能,幫助他們在學業(yè)上不斷提升。日前,記者采訪了瀘高的三位2008級“教改班”班主任熊條元、方杰和來江生。同是“教改班”,但這“師徒”三人分屬于“經(jīng)驗型”“創(chuàng)新型”和“體悟型”的成功,恰恰構成了瀘高分層教學模式下的“教改班”的特質。
成功一要素:經(jīng)驗
主角:熊條元老師 高2008級7班(教改班)班主任
熊條元老師是一名具有豐富教學經(jīng)驗的中青年骨干教師,多次擔任班主任。三年前,他第一次擔任了教改班的重任。三年的教學管理,他總結出三點經(jīng)驗之談,即“在思想上戰(zhàn)勝自我,養(yǎng)成好的習慣,進行心理疏導”。三年來,他將自己的三點經(jīng)驗充分地體現(xiàn)在了班級管理的細節(jié)上。
熊老師認為,和這些學生交流,與其單純地講道理,不如用實驗、游戲的方式,讓他們真正參與其中,獲得一種真實的感受和體會,而不是泛泛而談。因此,他善于用各種啟發(fā)式的課堂實驗,來對學生進行引導,引導他們自己戰(zhàn)勝自己,走出自己的禁錮,把自己解放出來。比如,他會用盒子裝了牙膏、花生和、零食等很多東西,讓同學們聽聲音猜,用手摸,用鼻子聞,用眼睛看,最后從心里得出結果。通過“這個實驗,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學習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積累,有獨立的判斷能力。
高三后期,他要求全班同學擬定一個目標,并將自己的目標計劃張貼在教室黑板的后面,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濃厚的學習氛圍,使學生們盡自己的努力無限接近自己的理想。
在瀘高良好校風氛圍的影響下,熊老師和他的教師團隊一起努力,引導學生們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,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和學習目標,使高2008級7班實現(xiàn)了一次質的飛躍,帶來學習上的進步。全班52人,今年高考本科上線9人。
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宋體; mso-ascii-font-family: 'Times New Roman'; mso-hansi-font-family: 'Times N